新聞中心

NEWS CENTER

28

2020

-

04

關于提升注冊會計師行業服務金融業

作者:


  注冊會計師行業作為專業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支持和促進金融體系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加快提升注冊會計師行業對金融業發展的支持能力,是今后一個時期注冊會計師行業深化做強做大戰略的重大任務之一。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行業“主題主線”的重要批示精神,深入實施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財政部關于加快發展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09]56號)、《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發展規劃(2011-2015年)》和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關于支持會計師事務所進一步做強做大的若干政策措施》,加快提升行業服務金融業發展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以下意見。
  一、高度重視提升行業服務金融業發展的能力
  金融是國家經濟的血脈,推動金融業大發展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戰略重點,也是支撐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戰略重點。金融業是注冊會計師行業的高端服務領域,加強行業服務金融業發展的能力建設,關系到我國經濟金融信息的安全保障,關系到金融行業的風險管理和投資者的保護,關系到大型金融企業國際化戰略的實施,關系到行業國際競爭力的提升和社會審計強國目標的實現。
  要高度重視并切實加強對行業服務金融業發展的引導和指導,深入研究金融業發展對行業服務的多層次、高標準需求,著力查找和解決行業服務能力與金融業發展需求之間的差距和不足,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提升行業服務金融業發展的能力和水平。要以提升行業服務金融業發展的勝任能力為核心,實現行業做強做大的新突破;以承接各類金融審計和咨詢業務(以下簡稱“金融業務”)為關鍵,實現高端業務拓展的新突破;以服務金融業國際化發展為依托,實現行業“走出去”的新突破;以加強金融業務高端人才團隊建設為重點,實現行業人才培養工作的新突破。
  主要目標是:用3年左右時間,實現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事務所”)對中小型金融機構各類服務需求的全覆蓋;用5年左右時間,提升行業對股份制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保險集團及股份公司,以及其他較大規模金融機構的服務能力和業務覆蓋面;用10年左右的時間,在服務類別、服務領域和服務質量上,充分滿足國有控股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及全國性保險公司等大型金融機構集團化、國際化發展的綜合服務需求,培育形成一批能夠支持服務我國金融業發展壯大和國際化發展的大型事務所。
  二、加快金融業務專門人才的“團隊化”培養
  1.著力金融業務人才中長期培養。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以下簡稱“中注協”)對金融業務領軍人才實施中長期跟蹤培養。全面統籌各級注協、國家會計學院和相關事務所培訓資源及人力資源,積極推進金融業務各層級專門人才建設。用10年左右時間,實現各類、各層級金融業務專門人才數量達到1萬人以上。
  2.建立金融業務專門人才“團隊化”培養體系。針對金融業務團隊作業程度高、要求高的特點,對特需金融業務合伙人、風險和質量控制人員、項目經理和一般審計人員等,建立梯次人才“團隊化”的培養體系。中注協重點開展行業金融審計方向的領軍人才培養工程和青年才俊培養工程;改進和完善行業知識結構,把金融知識與實務納入行業繼續教育的課程體系;在做好金融知識普及培訓的同時,針對金融業務特點,加強特定金融專題的研修培訓。同時,積極協調金融機構及相關部門,組織行業金融業務專門人才到大型金融機構及其分支機構和境外會計職業組織相關機構實習、掛職鍛煉或工作。事務所要依據自身金融業務發展的定位,高度重視金融業務人才的培養工作,儲備、培養、引進相結合,包括從金融機構引進高端人才,為拓展金融業務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要積極推薦和支持業務骨干參與行業金融審計方向領軍人才、行業金融審計方向青年才俊培養項目,并注重發揮其對事務所金融人才培養和金融業務團隊建設的反哺和帶動作用。
  3.組建實戰型金融業務團隊。有條件的事務所要以組建實戰型金融業務團隊為目標,科學設定金融業務團隊的人才梯次結構,在整合總分所金融業務人才資源的同時,加大信息系統審計、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新資本協議、資金交易、資產估價、資產管理及保險精算等領域金融專業人才的培養和引進。
  4.培養行業金融業務的后備人才。中注協和地方注協要協調推動事務所與各金融類院校,包括注冊會計師專業方向院校開展合作,采取定點培養、委托培養、跟蹤培養、聯合培養,以及設立實習基地等方式,培養和儲備更多金融業務后備人才。
  三、加快具有金融服務能力的執業網絡建設
  1.強化境內執業網絡管理。事務所要在合理布局境內分支機構的基礎上,著力實現總部與分支機構在人事、財務、業務、技術標準和信息等方面的“一體化”管理,充分整合各分支機構的金融客戶、人才、團隊和技術平臺等金融業務資源,加快提升在境內市場的金融資源整合能力和業務承接能力。
  2.加快境外執業網絡布局。有條件的事務所要重視跟隨金融客戶走出去布局,有重點、有目的地發展和布局境外分支機構。要參照大型金融機構境外“一級機構”布局,著力發展培育能夠承擔和輻射帶動主要經濟區、主要國家和地區金融業務的境外分支機構,提高對走出去金融機構服務網絡的覆蓋水平。
  3.重視境外分支機構金融業務能力的考察。事務所發展境外分支機構時,要著重考察境外分支機構服務當地金融機構的能力與資質條件。以滿足大型金融機構境外分支機構的財務審計需求、監管審計需求和咨詢服務需求為目標,吸收、發展、培育境外分支機構,形成事務所承辦金融業務的境外服務能力。
  4.整合國際網絡金融資源。事務所要積極推進所屬或自主發起國際網絡的建設,對金融業務進行重點攻關和協調,大力整合國際網絡中的金融服務人才、業務和技術支持平臺等相關資源,提升拓展承接金融業務的國際視野、專門知識、執業技能與實務經驗,以及跨境金融業務的駕馭能力。
  5.提升國際網絡協同能力。事務所要認真研究金融業務跨境服務中的協同合作模式與相關要素,與國際網絡的成員所互派員工實習培訓和合作開展業務,增進相互間的理念認同、標準一致和協作默契。尤其要有意識地在一般國際業務上積極開展協同作業,加強跨境服務的協同一致和無縫對接,以高水平的國際協同能力,為承接金融業務的跨境服務提供支撐。
  6.中注協加強對事務所開展跨境金融服務的支持、指導與服務。中注協密切與事務所境外分支機構所在地國家和地區會計職業組織,以及中國駐外使館經參處等的聯系合作,為事務所發展和管理境外相關分支機構,提供必要的信息咨詢、市場考察和對外聯絡等支持服務。建立與中國走出去金融機構的聯系機制,開展承接走出去金融機構境外業務的推介活動。
  四、加快金融業務的專業建設
  1.中注協組織制定金融業務技術指南。針對各領域不同的專業技術特點和金融業主管(監管)部門重點關注領域以及事務所重點拓展的金融業務領域,借鑒金融業發達國家的相關專業技術規范標準,組織制定金融業務審計技術指南。積極吸收金融業務事務所實務專家參與指南制定。
  2.中注協組建金融業務專家支持團隊。組建金融業務專家支持團隊,對事務所承辦金融業務的程序、方法、規范等,提供具體的技術指導和咨詢。支持事務所在金融機構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新資本協議、資產估值、資金交易等高端領域開展執業技術規程研究。
  3.事務所要加強金融機構鑒證服務的專業建設。重點加強金融機構的財務報告和內部控制審計服務、多點上市審計與集團審計服務、中期財務報告審閱服務以及信息系統審計服務、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鑒證服務等其他鑒證業務的專業建設。
  4.事務所要加強金融機構咨詢服務的專業建設。事務所在提升金融業鑒證服務能力的同時,要加強金融業咨詢服務專業建設。針對大型金融機構國際化發展所關注的重點領域,在金融行業風險管理、新資本協議、資產估值、金融產品創新、資金交易、內部控制改進建議書、新資本協議資本充足率計算工作技術支持、社會責任報告信息和經驗支持、投資者關系管理服務及執行商定程序服務等方面持續跟進,保持專業勝任和服務能力。
  五、加快金融業務事務所的品牌建設
  1.提高誠信力和質量控制水平。事務所要保持良好的職業聲譽、商業信譽、質量控制和健全的內部管理制度,保守客戶商業秘密和專有信息,維護國家金融信息安全,防止與同業競爭相關的利益沖突,建立健全內部質量控制機制和風險管理防火墻隔離機制。
  2.積極參與國際權威機構的排名。事務所要高度重視品牌建設與塑造,制定品牌戰略、規劃與實施方案,積極參與國際權威機構組織的排名活動,利用國際排名機制推廣品牌,穩步提升在主要經濟體和資本市場的競爭力與認可度。
  3.編發分享金融業研究報告。事務所要投入和組織研究力量,針對金融行業熱點焦點問題和客戶需要,編發分享金融業務研究報告,不斷擴大在金融機構客戶群體中的金融專業知名度與影響力。
  4.注重提升金融業務投標工作的品牌形象。事務所要重視投標各環節工作,在方案制訂、標書制作、團隊述標和報價收費等方面提升專業化水平,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有效提升項目總體方案、分支機構審計方案、金融業務審計方案、過渡銜接方案、項目質量控制及溝通機制方案等金融業務服務工作方案的制作水平;著力提升投標書形式的規范性、內容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重視提升述標團隊的層級規模、響應能力和職業素養;科學提升報價的合理性和收費的合規性。
  5.加強與金融業主管(監管)部門和金融機構的合作。中注協加強與金融業主管(監管)部門和金融機構的溝通合作,協調金融業主管(監管)部門持續規范中小金融機構審計市場,支持和推薦有條件的事務所參與金融業政策研究和法規制定,組織事務所參加金融業主管(監管)部門和金融機構舉辦的各類培訓班、研討班和論壇,協作開展品牌推廣,增進相互間的了解與信任。
  6.加大對金融業務事務所的宣傳推介力度。中注協支持金融業務事務所加快品牌建設,采取多種途徑和形式宣傳展示事務所對金融業發展所做的貢獻。事務所要增強品牌意識,廣泛開展金融業務服務理念、服務產品創新、品牌認可度的宣傳推介活動。
  六、加快金融服務的“四個平臺”建設
  1.中注協建立行業金融業務智庫信息平臺。中注協通過采購方式建立完善金融業務相關的行業經濟數據庫和法律法規庫,為承接金融業務的事務所提供專門化知識服務。
  2.中注協建立行業金融業務拓展交流平臺。中注協建立與金融業主管(監管)部門的聯系機制,定期發送行業綜合評價排名、事務所境內外網絡布局、行業走出去等信息和資料。組織金融業務論壇、研討會、專題講座和課題研究,推進研究成果和服務經驗的交流分享。
  3.事務所建立金融業務信息化操作平臺。相關事務所要加大金融機構信息系統審計、審計作業軟件等方面的投入,加快提升金融業務的技術手段、管理方式等的信息化水平,加強金融業務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應用軟件的功能完善。
  4.事務所建立金融業務研究支持平臺。相關事務所要成立金融業務的研究部門、研究中心或技術支持中心等,加大研究的人力、資金、技術等各種資源投入,為事務所承接金融業務提供強有力的專業后臺支持。
  七、加快形成一批服務金融業優勢突出的大型事務所
  1.不斷提高中小型金融機構業務市場的集中度。要以培養服務金融業優勢突出的大型事務所為導向,立足鞏固擴展中小型銀行、城市及農村商業銀行、信用社,以及中小型非銀行金融機構的服務需求,支持和引導中小型金融機構服務市場不斷提高集中度。
  2.積極拓展金融業務的新領域。以加快人力資源和經驗的積累,盡快形成服務金融業發展優勢突出的大型事務所為目標,積極拓展金融業務新領域。積極拓展國家主要金融中心(核心區)金融發展戰略規劃、金融體制改革、區域金融改革、金融服務創新、金融產品創新、金融發展模式創新等項目的咨詢服務;積極拓展民間金融機構培育發展、業務創新及其金融鏈條安全和信貸風險控制等服務項目;積極拓展證券、期貨、基金、債券、投資、信托、擔保、租賃、票據、理財、典當、拍賣、私募、產權交易、碳排放交易、金融中介等非銀行金融機構的業務及其涉外金融業務。
  3.發展和培育更多大型品牌事務所。發展和培育形成6-8家能夠承接集團化、國際化發展的國有控股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及全國性保險公司等大型金融機構年報審計咨詢業務的大型事務所集群,提升整個行業服務金融業發展的能力,同時為金融市場需求提供更為豐富的選擇。
  4.研究建立行業金融業務發展基金。中注協研究建立行業金融業務發展基金,專項用于行業金融人才培養等提升行業服務金融業發展能力和市場拓展的相關方面。
  八、實現行業高端服務提升與金融業發展的雙贏
  中注協要積極加強對事務所金融業務能力提升的工作協調,不斷深化研究和推動實施服務金融業發展的戰略與政策措施,加快形成多種措施的合力效應。相關事務所要以服務金融業發展戰略為核心、以支持金融業發展的人才培養為重點、以覆蓋金融機構要求的境內外執業網絡建設為依托,苦練內功,尋求突破,進一步提升金融業務從業人員和高端人才的數量和素質,進一步提升境內外網絡布局、內部治理、風險控制水平和國際協同能力,進一步提升金融機構審計鑒證和高端增值業務的服務能力和執業質量,進一步提升金融業務事務所的品牌塑造力和認可度,實現穩步拓展與轉型突破的有機結合,實現事務所做強做大新跨越與國家金融業發展的有益互動。
{关键词}